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日就圯天顺中 释德
善再起新之屋宇增崇像设又严
亦多出于乡人好善乐施者之助然未有纪之者今嗣
释明道恐久而迹湮乃诣南山勾予 (第 10b 页)
   与余先子善尝著弥陀偈谈理性先子为序之
   屏山亦雅喜其俊爽不羁也颇喜字画作诗年
   六十馀死余谓古之文畅秘演之流
   附书史会要 释德
普号胜静老人武州人能作
   诗颇工字画
 木庵(一首/) (补/)
   补元好问木庵诗集序东坡读 (第 26a 页)
 复表出是山书置山僧德诚庵壁后有青乌者流过
 焉庶逢之言有质也时至正甲辰仲春望同游咏者
 谢守真陆絅余寅 释德
慧郑里谢椿诗曰
地主多儒雅居僧亦不群泖横孤嶂立野阔九山分石
裂苍龙气泉渟玉窦云燕巢犹旧月(一作/壁) (第 98a 页)
 登白莲阁和见怀
  赠杜儿端端 见端端有感 江上偶见
  赠高幼女 夜闻洒声 同季迪宿至刚宅
   释德
让苦吟 过宁真道院 听歌
  西岩渔啚 见梨花 闻鸠
  惜芍药 春暮见山茶 次韵看花 (第 12b 页)
   朱文德字说
文公五世孙名勋字文德以至治癸亥归婺源省墓墓
自连桐府君以下凡为他人所有者必欲复之乃已且
来明经求字说予曰书五十八篇开卷便有勋字有文
字有此德故有此文有此文故有此勋人皆可为尧舜
而况我文公之孙哉姑以论语集注中所谓文与德者
言之文字训释不同或曰诗书六艺或曰礼乐制度或

曰威仪文辞或以为德之见者或以为道之显者文子
之谥一也或以为勤学好问或以为锡民爵位德字训
释屡改乃定始曰行道而有得于身继曰行道而有得
于心末曰得于心而不失此语有两意一谓得之有生
之初不可失之于有生之后一谓得之昨日者不可失
之今日也文德能以家学反之于身知尔祖 释德
字之
意则知尔祖释文字之意矣尔祖论此德字尝以手中
执扇为喻曰须用不失字训如得人此扇可谓得矣才 (第 9a 页)
侯氏之失者。其本实在于专信此书。盖此书中此句语。虽入于中庸小注。而与章句本旨不同。(章句只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未尝以德为理为诚。)又与前斥侯说者不同。愚窃尝疑焉。及见兼山俞先生劄疑。以此为未定之论。愚欲从之 (第 150L 页)
 云峰胡氏曰。必至于是(止)终之也。○章句至于是

与不迁。皆兼知行言。胡氏说。则至于是属知。不迁属行。恐非章句之旨。
止至善。实兼知行而言。则至于是而不迁。亦当兼知行看。如曰专主行而言。则格致是明德之一事。章句何以曰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乎。以知止言之。盖知得十分尽头。一定而移易不得。亦是止至善。岂独能得为止至善乎。胡氏之以至于是与不迁。分属知行。则果破碎不可从。
 黄氏曰。虚灵不昧。明也。具众理应万事。德也。○章句以所得乎天。 释德
字。以虚灵不昧以具众理应万事。释明字。先 (第 215H 页)
释德
而后释明。犹曰此德之明如此云尔。若以具众理应万事。 (第 215H 页)
释德
字。则与所得乎天。语势重叠。成何等训释乎。
若如黄氏说。则是以是明而有是德也。辨之当矣。
 朱子曰。 (第 215H 页)
 晦庵言延平于喜怒哀乐未发时。验得气象如何云。此乃龟山门下相传旨诀云云。若验察气象之如何。则是心之已发其可乎。
此验字。不可看得重。非思索省察之谓。朱子答人之问曰。验之但欲见其如此耳。但欲见其如此。则何至为涉于已发乎。朱子尝云以不观观之。则岂有以心观心之弊乎。退溪亦谓杨罗李三先生。皆性本沉静。

而以不求求之。故无病而有得。愚故曰此验字。以不观之观。不求之求认取。则不害为未发也。此处当自用工夫。不当以言语求也。
答朴季立(命壁)大学问目
 序文曰。人君躬行心得云云。
躬行心得。只以表里言。不必分体用看。朱子尝 释德
字曰。行道而有得于心。此亦先言行而后言心得。语势固有如此。
 明明德小注。新安吴氏说云云。
有生之初 (第 337H 页)
起之论。老佛则虽历千万世。决不可以扶起言。以此观之。行之过者。胜于知之过者欤。
或问大学明德章句。先 释德
字。(人之所得乎天。)而后释明字。何也。余曰。从来历说。故必先称所得乎天。
或问理字之义。余曰。理字 (第 463H 页)
君子先慎乎德○李陶庵答人问曰。德润身在诚意章。诚意即明明德之事。故德不须释。而平天下是新民之事。故 释德
字。以见明德为新民之本。
本庵续集卷五
 劄录○论语
  
学而
曾子三省章○按谢氏说。专用心于内。 (第 97H 页)
在其上。有是理乎。
御问曰不曰鬼神之德。而曰为德者何也。鬼神者。非理也。即气之灵者。故朱子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而若论文势。则必曰鬼神之德。然后方可谓鬼神之性情功效。既曰为德。则亦当释之以鬼神之为性情功效。此 (第 73L 页)
所引德不孤必有邻。程子只是借用以德孤为心不安乐之由。以有邻为德盛不孤之义也。叶注以涵养未充。义理单薄 释德
孤。以德盛释不孤者。信得之。盖不孤则便是有邻。有邻非谓气类。而言德义充足。如居之有邻也。盛谕欲引论语 (第 233H 页)
段。故以得乎天 释德
字。以虚灵不昧释明字。尽心之心。直指本来部位。故以人之神明(心是神之部位)释之。随文异释。各有攸当。 (第 525H 页)
 臣对曰。此章之旨。子思因言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而引诗及夫子赞诗之语。以明其意。非以五伦言之也。且兄弟妻子。乃是一家之内。日用常行之事。则比诸君臣朋友。尤为切近。岂非自迩自卑之道乎。盖尧舜之道孝弟而已。文王之御家邦。亦惟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而已。则子思之引此诗。以及夫子之言者。可谓深切著明矣。若曰十三章既云君子之道四。故此章略言之。则恐未必然。
  第十六章
不曰鬼神之德。而必加为字于德字之上者何也。鬼神者非理也。即气之灵者。故朱子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而今若论以文势。则必曰鬼神之德然后。方可谓鬼神之性情功效。而既曰为德。则亦当释以鬼神之为性情功效 …… (第 298L 页)
 臣对曰。只曰鬼神之德。于义亦无不可。而但语势急迫。少纡馀委曲之意。故圣人之言。每舒缓而通畅。只曰中庸之德可矣。而必曰中庸之为德也。只曰回也可矣。而必曰回之为人也。今只读了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则可知其辞气之自不能不如此矣。鬼神乃阴阳之灵。故章句以性情功效四字。并举其体用。以 释德
字。而若不并举为字而释之。则是真释以鬼神之为性情功效也。其可乎。必并举为字而释之然后。乃为鬼神之性情 (第 299H 页)
功效。而于义无所不通。朱子于此权衡审矣。不然则性情功效。专属德字。以章句之一字加减不得。夫岂泛及他字而苟然下得乎。不但并举为字之为妙。犹言二字。亦衬切不差。若直曰性情功效。或代以他字。皆未稳当。惟曰犹言然后为无弊耳。
德字之见于他经传者。姑舍是。中庸中许多德字。莫非理也。而此章则独以气言之者何也。朱子既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又曰性情乃鬼神之情状。能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便是功效。又曰视不见听不闻。是性情。体物 (第 299H 页)
 龙辅对。程复心。作三纲领体用图。以明德为体。以新民为用。以至善为全体大用。则盖以至善之中。体用俱存。不容偏归之一边。而先正之不言。亦此意也。至于专属行边之说。已经先正臣李珥之辨破。臣何敢架叠耶。
先儒之论明德章句。各有所主。或以虚灵不昧属明。具众理应万事属德。或以明德之德。为虚字。具众理

应万事。并在明字内看。而至东儒之说。则有谓得乎天。不是 释德
字。虚灵不昧。不是释明字。具众理应万事。不是 (第 562L 页)
释德
之体用。又有谓得乎天。统言心性情。虚灵不昧。专言心。具众理。专言性。应万事。专言情。诸说之得失。今可 (第 562L 页)
 翼晋对。此就财用言。故以义与利对说。而以义为利者。即孟子不遗其亲。不后其君之意也。不以利为利者。即孟子何必曰利之意也。何尝以利心为义。如伯者之假之云乎哉。
此章言人之性。而先儒以为大学言心不言性者。何也。且以诚意章观之。好恶即意也。而此章则直以好恶为性。好恶二字。固可属之于心。亦可属之于性欤。朱子于经一章。释心字曰。身之所主。于此章 释德
字曰明德。释性字曰好善恶恶。人之性也。然则心不可谓明德。明德不可谓性耶。先儒每以心统性情为明德。而朱 (第 19L 页)
 锡夏对。此章之义。专在于自近及远。则就吾人切近者而言之。即吾一家之内。妻子兄弟是也。至于君臣朋友之道。亦吾性分之固有。则非以为高远之事。而犹不若治家之于吾身为切近也。此章之义不过如是。而亦非备论于前章。故略言于此章也。(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不曰鬼神之德。而必加为字于德字之上者何也。鬼神者。非理也。即气之灵者。故朱子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而今若论以文势。则必曰鬼神之德然后。方可谓鬼神之性情功效。而既曰为德。则亦当释以鬼神之为性情功效 …… (第 185L 页)
 鲁春对。但曰鬼神之德。则鬼神与德。疑其为二物。

而易以分形上下看。必以一为字接续中间。然后语势有转折。而自无分开也。至于性情功效四字。作为德之解则可也。而直作德之释则不可。盖情是气而德是理。则不可并与情而直谓之德故也。章句之必著犹言二字者。尤可见精义所在矣。
德字之见于他经传者姑舍是。中庸中许多德字。莫非理也。而此章则独以气言之者何也。朱子既以性情功效 释德
字。又曰性情乃鬼神之情状。能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便是功效。又曰视不见听不闻。是性情。体物 (第 186H 页)
 得鲁对。中庸以理之无过不及而在人者言。鬼神以气之屈伸开阖而流行者言。曰至曰盛。各有分言之义。而两德字实有彼此之别矣。鬼神之德。犹言仁之德。不可分仁与德而析为二物。故朱子力辨侯河东之失。而若以明德较论之。心非不气也而心统性情。故所以兼言理。气非无理也而既曰

鬼神则专属气一边也。
朱子之训 释德
字。盖尝屡变其例矣。释明德之德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应万事者。释达德之德曰。天下古今所 (第 235L 页)
之久。而其言如此。则后学不信程朱。而更谁之信欤。夫天命之性。人莫不有之。而不能养则失之。以恭敬奉持。 释德
性之尊一字。此意亟合玩索。恭敬奉持。自是戒慎恐惧之意。又以此属之存养。此岂非存其心养其性者乎。存养之 (第 159H 页)
 

裕曰。明德二字。或以为专言心。或以为合心性。诸说纷纠。未知适从。朱子说亦有初晚之分。记录之误。惟章句或问。是晚年亲自定著者。以此折衷。则其同异得失。可立辨矣。章句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所谓所得乎天。 释德
字意。虚灵不昧。释明字义。具众应万。又说此心之体用也。夫明之一字。固可言于心而不可言于性矣。且具众理 …… (第 337H 页)
于天而何从得之乎。孟子浩然章下。朱子释浩然之气曰。人之得于天以生者也。此亦主理而言耶。盖德者得也。此 释德
字之义。故必曰得于天。盖曰虚灵不昧之得于天也。恐不可以主理观之矣。或者又说具众理应万事一句而曰。众理 (第 337L 页)